癣的成因、颜色和形状
翡翠的癣,由角闪石风化而成,在玉石的皮壳上,有时可以看见一些黑得发亮的斑块,除了黑色还有灰色、淡灰色、淡黑色、白色、绿色,呈块、点、片状,癣是玉肉和绿色中的毛病表现。
癣形状有斑块状的块状癣,条带状的脉状癣,点状的浸染状癣,并且有边缘、有层次、有走向。因角闪石较硬玉更容易风化,所以常呈内凹的形态。
块状癣是呈面积较大的黑色团块,向绿色变的可能性较大的一种癣,也是可玩性最好的一种癣,“狗屎地出高绿”的说法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生动说明。
癣象牛皮癣一样长在翡翠的原石或皮壳上,是仔料危害最大的毛病之一,对绿有破坏作用,但有癣也表明有绿,也就是黑随绿走。所以要对癣作具体分析,从癣的颜色、走向和形状上作综合分析以便作出判断。
另外角闪石矿物一般为蓝绿色、墨绿色,呈细柱状,针状,或者团块状在翡翠散开,俗称飘蓝花,一个种水俱佳的飘蓝花毛料也是价值不菲。
飘花手镯
一、黑癣
形状有斑状、块状、点状、片状和丝状等状态,有些色很黑发亮,有些稍淡。翡翠质地差,呈现疏松或裂隙发育,黑癣会到处乱跑,癣吃绿,有绿有癣,只能做低档毛料,没有多大价值。
黑癣如果和绿色掺杂在一起,绿色和黑色隔得开,构成癣的晶体又横卧皮壳上,这样的癣可以博,但必须要种好透明度高方可。
黑藓如生成平卧,黑亮色呈带状或块状,即是睡藓。如果周围有松花且睡癣和松花分明,互不混淆,此石可玩,此睡藓不会深入,有时候把藓擦去就会看见绿色。因为睡癣是一种良性癣。这种癣是皮壳经历第二次风化的同时形成,生发期较晚,所以它只停留在表面。
癣吃绿
二、直癣
粗糙的黑色晶体直接插进皮壳,深入到玉肉内,有时进入玉肉很深影响玉肉的美观,有时还会带有松花,很迷惑人,切记不可玩。
三、猪棕癣
脉状癣,像猪毛(棕)一样,一根一根扎进玉肉内,立体感很强,给人的感觉是又直又硬。此类癣的穿透力大,破坏性强,是癣中凶恶的一种。
四、碎癣
癣成散在小块分布,在皮壳上,如有绿色掺杂,切解后可能成为癣夹绿。
癣夹绿:指癣与绿色互相掺杂,一块癣一块癣绿色,此种料只有在工艺上剔除,利用作成雕件、饰品。
五、白癣
粗糙的晶体构成白癣,晶体成马牙状,这是玉肉结构上的毛病,此癣不能玩。
六、癣带
脉状癣,形状规则,脉壁与玉石有明显的界限。也称为直癣,这种癣与绿无关系,不宜博玩。
七、枯癣
枯癣上,没有发亮的晶体形状,好像烤焦的饭锅巴,有枯癣的地方下面会有绿色,但其边要有松花,色要多才可,枯癣对玉肉影响不大。
八、小黑点癣
有的黑点会渗透玉肉,有的不会,主要看黑点的密度和间隔,取料时是否可以避开。
九、绿癣
绿色中掺进癣中,所以癣看起来成绿色,卡时可见一点透明,绿癣是癣不是绿色,千万要注意,不要把绿癣当成绿色玉肉。还有一种,结晶片在皮壳上也呈绿色一片一片,或形成一堆一堆,与绿松花掺杂在一起。
黄盐砂,灰癣、绿癣、黑癣参杂,还带有松花
十、灰癣
在石头皮壳上,由于有癣有的地方玉石晶体较粗糙,因而看起来像横睡的灰色晶体,灰癣如果进入玉肉内,玉肉会被灰癣侵蚀成又干又木的玉肉,所以有灰癣的石头,最好不要玩。
灰癣会到处跑,但如果集中在半,而另一半没有灰癣,有松花有瞒,就可以博。
半山半水石,灰绿癣参杂
十一、癞点癣
在绿松花上有一个黑点,这种癣大多生在点点松花之上,松花的中央就有黑点,有的用笔灯与卡片一卡,黑点消失掉,这种玉石可玩,如果仍旧存在,不消失就不能玩,表示已渗透进去,色到哪里黑点也会到哪里。
十二、黑癣夹大块绿
癣、色生成大块、大塘,癣是癣,色是色,癣不会乱跑,可以取料,要注意观察是睡癣或是直癣。
十三、膏药癣
此癣大多进不深,只在皮壳上,而色与癣分得开,要注意其癣的厚度,不少的膏药癣下有高绿。
十四、角黑癣
癣生成在玉石的一个角上,所以称之角黑癣,此癣不影响全局。
十五、满个子癣
这种癣是最危险的癣,就是有绿也不能博玩,往往是癣肉不分。
十六、乃却癣
浸染状癣,呈各种不规则分布的咖啡色,称为苍蝇屎,黑随绿走正是说明这一个特点,癣在绿中分布很分散,会严重影响玉石质量,所以这种料不宜玩。
本文仅供参考,玩翡翠原石有风险,购买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