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安扣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饰品,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,象征着平安、幸福与圆满。尽管平安扣在日常生活中常见,许多人对其起源并不了解。它的设计灵感源自古代礼器玉璧,这种圆形玉器在远古时期用于祭祀天神,象征天地的圆融与和谐。
根据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的记载,古人以玉璧祭天,以玉琮祭地,玉圭、玉璋、玉琥、玉璜分别祭东南西北四方,称为六器,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。玉璧的圆形外观象征天的广阔,中央的圆孔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宽广。古人推崇玉璧的设计,认为其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与和谐理念。玉璧的使用贯穿多个朝代,其形制和纹饰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,从简约的素面到复杂的雕刻,工艺精湛,寓意深远。
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玉璧无疑是和氏璧。相传它最终成为秦始皇的“传国玉玺”,象征皇权与天命。虽然和氏璧早已失传,它的真实模样无人得知,但其象征意义与古代玉璧的文化传承却在后世得以延续。有学者认为,平安扣正是古代玉璧的现代化演绎与传承。
有些人误以为平安扣的造型与铜钱有关,但实际上,玉璧的历史远比铜钱悠久。玉璧的圆形设计早在石器时代就已出现,而秦朝时期的铜钱则是方孔,与平安扣的圆孔设计不同。因此,平安扣的设计灵感应当追溯到更为古老的玉璧,而非古钱币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玉璧从祭祀器物逐渐融入日常生活,演变为小型饰品,称为“怀古”,寓意平安与圆满。据传春秋时期,齐桓公佩戴玉璧挡住了射向他的箭,逃过一劫,进一步增强了玉器在人们心中的护身与避邪功效。古人相信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”,即使在人死后,也会在墓里陪葬玉器庇佑亡者,寄托对来世的祈福。
到了东汉,佛教传入中国,人们开始将僧侣袈裟上的扣子与怀古联系起来,认为其圆形设计同样象征着圆融与智慧。此后,玉璧的设计在民间广泛流传,发展出多种形式,包括雕花和素面平安扣,逐渐成为人们佩戴的重要饰品。
平安扣的命名则始于20世纪70至80年代。河南的玉雕师们利用玉料边角料制作出小型挂件,形似古代怀古,但因形状与纽扣相似,逐渐被称为“平安扣”。这一名称简单直白,承载着人们对平安的美好祈愿,也让平安扣成为了广受欢迎的护身符。
平安扣的设计简洁却不失深意,大圆包容小圆,象征着圆满与和谐。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,还传达了追求幸福、平安与家庭美满的美好愿望。在其小巧的形状中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理,使得平安扣成为世代相传的珍贵饰品。